:::

2015年5月20日 聯合國國際家庭日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聯合國國際家庭日 研討會 兩性平等與性別平等的差距及影響

為了慶祝「聯合國國際家庭日」,全球和平聯盟台灣總會於2015年5月20日假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淡水校區舉辦了一場研討會。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以及世界和平教授學會為共同主辦單位。這次活動在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唐彥博博士同時也是全球和平聯盟台灣總會副理事長的大力支持下提供場地,始能圓滿召開。本次研討會主題為「兩性平等與性別平等的差距及影響」,舉辦的目的在於鼓勵大專青年了解「兩性」的傳統角色觀念,並探討日漸升溫的「性別」議題。

研討會一開始,全球和平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陳拓環先生,簡短的介紹了聯合國國際家庭日的由來,並強調在台灣有關「兩性」和「性別」等術語的混淆必須加以澄清的重要性。緊接著,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侯佳惠博士,向在座的學生傳達不論是在課業中,抑或在未來的工作領域裡,都必須深入了解這個社會議題。

本次研討會的與會者,有來自台北市和鄰近地區的21位和平大使,並有大約110位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的師生參加。

第一位講者是來自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教育學院性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的丁雪茵副教授。她向與會學生清楚的說明了政府於1997年設置跨部會的「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2012年擴大為「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的過程。丁教授提到,其結果直接衝擊了台灣的教育,教育部所審定的相關教材都從原本單純的探討男性與女性的「兩性教育」,轉變成為包含兩種以上多元性別的「性別教育」。這說明了時下接受多元性別教育的學生,同時尊重生理性別,也尊重人們心理上的「性傾向」。「性別平等教育」比較開放之性觀念導致了今日部份的年輕人漸進拋棄了婚姻是由男女構成的傳統觀念。丁教授介紹了Miriam Grossman博士所著「你們在教我孩子什麼?--從醫學看性教育」(You’re Teaching My Child What? )一書,書中論及從醫學的觀點來探討,必須延後青少年發生性經驗的年齡,直到成年並結婚後的理由。她認為,性別教育應該立足於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基礎上。這對於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因為這攸關於他(她)們未來從事衛生保健的社會服務之職業生涯。

第二位講者張守一先生,為現任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秘書長,他從哲學觀點來論述「兩性與性別的差異性」。他指出,產生性別議題的背後原因是由於對性傾向的錯誤觀念所造成,而這樣的觀念進一步發展成「多元性別」的認知,卻無視於事實上只有兩種生理性別的基本真理。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ct)執行政府政策的結果,使得支持多元性別團體挑戰在台灣的傳統家庭倫理之價值觀。因此,張守一先生澄清了「多元性別議題」是來自於心理層面的觀念所形成,不應該形成我國修改憲法的基礎。他強調性別不應該成為一個社會議題,因為事實上只存在男性與女性兩種生理性別。相對地,一般觀念上基於「性取向」所產生的想法會產生誤導,並反映出與生理性別相異的矛盾心態。不過,他指出每個人都要尊重那些性傾向異於其生理性別的人。錄影網址 https://goo.gl/gSnwY7

在最後的Q & A時間,討論有關兩性之間的角色扮演、責任和性別差異等主題。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發言人許惠珍博士,說明了身為一個女人在生理上的天賦限制。她提到,一個女人無論怎樣試圖變成為一個男人,她也無法獲得造物者所給予一個男人的天賦所有。因此,一個人應該活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潛力。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陳俊湘博士也提到了最近在台灣發生的性別議題事件與網絡霸凌個案,而台上兩位講者丁雪茵副教授與張守一秘書長也對這些當代議題有良好的回應。這次的研討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給與會學生。